中印尼文化經濟協會-期刊文獻-中印尼文經協會年刊-2012年刊-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2012年刊
分享到:
彩色人生不是夢
作者:何良泉

彩色人生不是夢

何良泉/印尼歸僑協會常務理事

 

我從小就喜歡觀看天上的彩虹。每當雨過天晴,太陽重現,面對太陽的天邊經常會出現一道彩虹,五顏六色,很美麗。我常想人的一生,如果能夠順心如意的生活,實在值得高興。但是一生之中,遇上風風雨雨,在所難免,這是難得的歷練, 只要自己有信心, 勇敢迎接挑戰,一定可以打破逆境,就像雨後太陽衝破雲層,重現光明。因此,我小時候就常想,將來長大之後,如果生活能夠過得如彩虹般的多彩多姿,就很有意義。我從童年在印尼開始到如今在台灣自職場退休,一生中就做過農、工、商、學、兵,最後當了國中校長,退休之後,再轉變成為民間社團志工,生活充實,過得是多彩多姿。

事實證明彩色人生不是夢,只要不放棄目標, 努力奮進, 便能達成理想,獲得成功。我是印尼僑生,就以自己認識的在印尼為華僑社會打拼, 為黨、為國、為教育文化服務的教師、校長、僑領,及同一時代來台灣升學的印尼僑生, 有不少人走過的路都是多彩多姿的,在各種職場的工作表現亮麗,得到好評,為親朋好友所樂道讚美的。

我出生在印尼邦加島(Bangka)中部農村。邦加島主要盛產錫礦, 十七世紀初,荷蘭殖民地政府從中國廣東省客家地區及福建省沿海地區大量引進俗稱「賣豬仔」的契約工人,因此中國人一度比原住民的人口還多, 目前華裔約佔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邦加島原為南蘇門答臘省的一個縣,西元二○○○年,印尼政府將邦加島與另一同為盛產錫礦的勿里洞島(Belitung)合併建為一省,省會設在邦加島檳港市(Pangkalpinang)。

我的父親在西元一九二九年由親友從廣東平遠縣迎進到邦加島從事教育及黨務工作,算是知識分子,在礦工為主的邦加島僑社裡頗被尊重,不久就經長輩介紹結婚成家立業,他有中醫師資格,便在居住地開了診所兼做小商店,由母親照顧。日軍南侵佔領邦加島時,因為參
與抗日工作, 負責藏匿文件名 , 便被逮捕、嚴刑拷打、監禁入獄。家境突遭變故, 我當時年紀雖小, 也只好跟 家人在農場當了小農民, 吃盡苦頭。二戰之後,印尼宣佈獨立,華僑社會開始正常發展,父親便到檳港市國民黨部辦理黨務及兼做黨辦的華文國小總務工作。他重視子女教育,我在鄉村讀完小學三年級時,便轉學到檳港市國民學校讀書。級任老師開始教寫作文,有好幾次就以「作文」為家庭作業,我的文稿寫得比較長,也比其他的同學通順有內容,老師不相信是我寫的,在班上兩次公開羞辱說我請父親代筆,我當場解釋說明因平時喜歡看課外讀物,常在家裡練習作文,老師還是半信半疑,當時心中非常難過,立志將來要將自己的文章投稿登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發行的華文大報「天聲日報」上的「學生園地」來爭一口氣。
因此我在課餘勤於閱讀及練習寫作,功課更為進步。在我讀中華中學初中一年級時就開始投稿。報社經常選登發表,心中真有給小學老師「示威」的快感。我為了要寫一篇「賣冰棒的孩子」, 背 父親在課後及星期假日到冰棒廠做小工, 提 冰棒桶到處遊走賣冰棒,成為賺取蠅頭小利的小販,親身體驗工作賺錢的辛苦。因為常投稿,報社竟然來函要我到檳港市隔鄰的一個地名叫烈港(Sungailiat)的都市採訪「烈華中學」鬧學潮的新聞,我奉命照辦,同時也寫了幾則有關華僑活動的新聞,很幸運的在我讀初中二年級時,就被「天聲日報」聘為有薪資的駐檳港市的特約記者,直到一九五五年辭職來台灣升學為止,前後長達四年之久,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因此得有機會參加印尼開國總統蘇嘉諾(Sukarno)在檳港市政府廣場舉行的群眾大會。他曾對華人在他被荷蘭殖民地政府逮捕監禁於邦加島的文島市(Mentok)山區時的暗中保護及華人參加印尼獨立革命的貢獻, 公開表示感謝與讚揚。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一日起,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在台北近郊新北投「僑園」舉行一連七天的「第一次全球僑務會議」,接 在當年十月三十一日成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並在次年(一九五三年)三月一日成立專為僑胞服務的「華僑服務社」,接受僑胞委託辦理文教、人事、旅行、工商、歸僑及僑生等事項。當時「僑聯」在全球各地設有常務理事九十九人,理事五九九人,並聘請將近兩千位名譽理事、顧問等。所以印尼各地僑領大都是常務理事、 名譽理事、顧問及當地的黨部、僑團負責人, 他們平時就熱心公益,熱愛「自由中國」,於是響應中華民國政府號召,積極展開宣傳,鼓勵華僑學生到台灣升學, 接受中華文化。

家父何景新先生與陳祝平先生都是忠貞的黨員兼主要幹部,都因為參與抗日活動被日本佔領軍逮捕、毒打、監禁,幾遭活埋(加里曼丹坤甸地區抗日僑胞已有多人被活埋),勝利後曾得蔣中正總裁頒發獎狀表揚。所以他們兩人首先以行動鼓勵我和他的長子陳清弘在華文學校初中畢業後,於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到台灣升學,成為邦加島第一批來台灣讀書的僑生,國立華僑實驗中學剛好於當年十月二十一日華僑節成立,陳清弘被分發就讀高中,我讀師範科,也都成為國立僑中第一屆畢業生。

從一九五○年代開始,海外僑生就陸續來台灣升學,就讀一般初中、高中、師範學校,或進入各大學就讀。開風氣之先全球第一位到台灣升學的僑生是印尼北蘇門答臘省棉蘭市(Medan)的蘇玉珍,她就讀國立台大外文系,是女子籃球健將。畢業後曾任中央日報記者,
中央社駐印尼特派員,香港時報社長等職,也曾當選全國十大傑出女青年,為印尼華僑爭光。她在台灣活動的情況,當時印尼各城市出版發行的華文報紙經常報導,成為樣版,印尼僑生會選擇到台灣為升學地點,有些是受了她的影響。

海外華僑,尤其是印尼僑胞將子女送到台灣讀書,有其歷史背景的。因為大陸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人民政府之後,積極尋求國際承認,更用心拉攏華僑支持捐獻建國經費,大力鼓吹僑生回歸祖國接受教育,參加建設新中國。轉進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當然號召僑胞四海歸心,參加政經建設,捐款興建國民學校(各縣市國小校名以「僑」字起頭的就是由僑胞捐建的)與充實教育設備,投資建設各項工程及開設工廠,提供人民工作機會,協助解決失業問題等等,更積極鼓勵僑生來台灣升學,接受正統的中華文化。兩岸政府爭取僑胞、僑生認同,真是各出奇招。

東南亞地區華僑人數很多,各國政府深怕中共利用僑生回歸原僑居地宣傳共產主義,展開赤化工作,造成社會動亂。所以,當美國以反共著稱的第三十四任總統艾森豪威(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一年)當選不久,就派副總統尼克森訪問東南亞去實地瞭解各國政情。當時的各國政治領袖都向尼克森建議,要防止中國共產黨滲透赤化東南亞的最好、最有效方法,就是讓華僑子女到台灣去接受教育。這一項建議經美國政府研究認為很有道理,於是「專款專用」補助海外僑生到台灣升學的「美援」便供給中華民國政府訂定計劃實施。首先是給招收僑生的學校充實設備,整建或改建教室,建造供僑生居住的學生宿舍等。

並在各大學、中學另撥經費作為增班之用,也在各級學校設立獎、助學金,解決僑生食宿問題等。政府為方便照顧年幼的僑生安心讀書,就在板橋浮州里的一大片農地建造校園寬廣的國立華僑實驗中學,及建築多棟方便就近照顧僑生的教師宿舍,統稱為「大觀園區」,環
境清幽,是讀書進修的好地方。

國立僑中於民國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華僑節成立, 第一任校長謝幼偉先生,是印尼華僑,祖籍廣東梅縣,民國前七年生,早年獲得中國東吳大學文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哲學碩士,回國後曾在三所軍校任教,也曾任浙江大學教授兼哲學系主任。大陸淪陷後, 南渡印尼,出任雅加達八華中學校長。謝校長文筆犀利,在大陸曾任廣州國民日報、華南日報主筆,所以在印尼就成為雅加達華文「天聲日報」特約撰述與「自由報」總編輯。民國四十二年應召返國,出任「中央日報」總主筆、中央黨部考核委員、僑委會顧問等職。國立僑中成立時,奉命擔任第一任校長,學校設有初中部、高中部、師範科,及附設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全部招收海外僑生。

謝校長身材不高,對學生訓話時,兩手喜歡插放在腰圍邊,聲音極為宏亮,整個大禮堂沒有使用麥克風也能聽得清清楚楚。我的身材與謝校長不相上下,在我成為僑中畢業生第一個考上並當了國中校長時,有老同學說我學謝校長的講話動作最為傳神。其實能學到謝校長為
學做人的十分之一就心滿意足了。

一九五○、六○年代,印尼僑生來台灣升學的為數不少。家境富有的,都能順利獲得保送進入初中、高中、大學讀書。就我所知,有一些僑生在印尼只是小康之家, 就得先行工作, 有的做工人,有的當教師,賺夠了旅費或備用的零用錢,才敢申請保送來台升學。以我而言,來台灣就讀僑中師範科,就先在僑居地做了四年華文報社的特約記者及兩年的小學教師。來讀省立台灣師大國文學系的丘尚堯,讀國防醫學院的黃增文等也都先在印尼當教師。來台灣升學之後,依然有不少中、大學僑生,利用課餘當工讀生賺零用錢。不過在一九五○年代中期,僑生已享有美援專款補助,減輕不少生活壓力。海外僑生在台灣讀師範的每月可申請新台幣五十元、中學生每月一百五十元、大學生每月一百八十元的生活補助費。情況特殊則有例外,以後也根據生活指數略作調整。

在一九五○、六○年代的學生工讀機會不多。中學生想要賺零用錢,除了親友介紹工作,就只有投稿到僑委會創辦的報紙式「僑生通 」旬刊,當時稿費一千字三十元,短文、詩詞則由主編核定稿費,錢數雖少,也大有用處。大學僑生一般英語程度不錯,尤其師大僑生平
時當家教的不少。寒暑假則透過各校課外活動組、僑生輔導室、青年救國團等單位推荐工讀的,以做粗重工作機會比較多。多才多藝的如現任中華民國印尼歸僑協會理事長張忠春,在師大英語學系讀書時,便在電台主持印尼語節目對海外廣播外,又與同學組成印尼輕音樂
隊,經常受邀在各國駐台領事館晚宴或雞尾酒會演唱,也與其他大學的印尼同學組織勞軍團慰勞國軍將士。我在印尼時曾當過「天聲日報」的特約記者,在國立僑中讀書時常投稿「僑生通 」賺稿費當零用錢,所以在一九六一年讀師大二年級暑假開始,得到「僑生通 」社
長盛歆先生錯愛要我做助理編校工作,每月基本工資新台幣六百元,採訪僑生新聞稿費另計,每月總有千元左右的收入,比當初中教師的收入還多,真是幸運萬分。

一般而言,早期的印尼僑生在台灣,不論在中學,在大學,活動能力很強,忠愛國家民族,有多人從軍報國,表現優良。如今依然熱情不減,努力為印尼歸僑協會服務,如名譽理事長陳渭成、名譽理事長丘亮實、現任理事長張忠春、現任副理事長楊瑞華、何國鈞、陳良光等多人,在大學時代都是風雲人物。在社會服務時也都在各類職場上有美好的表現。我因見識不夠寬廣,加以篇幅有限,掛一漏萬在所難免,尚請讀者見諒並多提供資料,將來再找機會專文報導。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中印尼文化經濟協會 網址:http://sicea.ezsino.org/
會址: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7號7樓702室 電話:02-2382-6753 ; E-mail:shunli120073@yahoo.com.tw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