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文化經濟協會-期刊文獻-中印尼文經協會年刊-2007年刊-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2007年刊
分享到:
印尼華文教師圖像 2
作者:宋如瑜

印尼華文教師圖像

宋如瑜/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勇往直前的華教超人- 泗水‧侯曉娟老師

「我已經五十歲了!」從侯曉娟老師的臉上,很難看出她的實際年齡,但是卻看得出她飽經風霜的痕跡,她投身華語文教育之初,便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她說:「中華文化的傳承,是我們第二代子弟的責任。」

(一)宗教的呼召-奮不顧身

侯曉娟老師自小在印尼泗水長大,就學時曾在台灣、廈門兩地讀書,畢業於廈門華僑大學中文系。侯老師有著華人的血統,以及豐富的中國文學涵養,而今儼然成為印尼華文教育的支柱。一開始,侯老師並不是教師,華人在印尼大多經商,她也不例外,直到有一天,因為基督信仰的關係,她在印尼排華最激烈的時期,奮不顧身地投入華文教學, 並盡全力擔負起華教的重任。

(二)三十年教學-薪火相傳

侯老師回憶起過去三十年的教學,只能說: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在印尼排華時期,華文、華報、華書等都遭到嚴禁,此時,華人與中華文化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災難。當時的華人備受欺凌,甚而危及生命財產,因而有「黑暗五日」之說。

乍看之下,華文似乎也會因此式微,但其實在民間,藉著宗教的力量,華人找到了一絲希望,「中文補經班」因而誕生。從侯老師激動的神情中,我們看得出當時的心酸:「我們利用宗教名義開補習班,繼續教中文」印尼政府的封閉政策, 禁止不了華人傳承文化的決心。

(三)文化的傳承-任重道遠

中華文化、語言的傳承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侯老師不諱言地說:「我教華文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發揚中華文化,為華人子弟盡力。」

教授華文是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侯老師捨棄一切投入其中,奉獻了寶貴的時間、金錢及精神。但侯老師堅定地表示:「一切都會有回報的。」

侯老師說到目前討論激烈的中文正、簡字議題,提出了寶貴的見解。她說:「簡體字的確是很方便,書寫的時候我也會用簡體字,因為比較省時,但若是說起中國文字的奧妙,就得從正體字的演變來看,才能真正了解其根源,不是說簡體字不好,而是在學習上應該從正體開始。正體字會了,簡體字自然也就不難了。」

(四)創新教學-希望無窮

多年從事第一線教學的侯老師,近年已退居「幕後」,目前是印尼泗水地區華文教育的推手,她統籌十九間學校、補習班,包括幼童班、小學、中學的華文教學,已從教學者晉升為管理者。

在舊式的教育體系下,侯老師不斷地尋找創新的教學法,不斷地更新自己,更利用自己的經驗去培育華文教師。

如:使用聖經故事導入、角色扮演,此外,也把跳格子遊戲應用於顏色、形狀的教學上,唯有生動活潑的教法才能抓住孩子。這些類似「蒙特梭立教學」的方法,雖然預備工作和發展過程非常辛苦,但是能擺脫舊習,協助孩子從操作中學習,而這就是印尼華文教學發展的契機。(蔡郁晴採訪)

教華語,永不放棄- 楠榜․林寶蓮老師

個性開朗,笑容可掬,談吐間散發親和力的林寶蓮老師,是一位健談、熱心的華語教師,如果你缺人上華語課,找她準沒錯!

(一)華人的使命

來自印尼蘇門達臘的林寶蓮老師,對華語教育的推展,有著強烈的使命感。

她說: 「如果每個人都能說上一點華語,那就是我最高興的事情了!」雖然在環境的逼迫下,為了求生存,不得不入印尼籍,也不得不中斷教職,但在林老師的心裡,一直沒放棄華語教育,只是暫時沉睡,而現在就是甦醒的時候。

她以身為華人為傲,也以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因為她認為這是華人的使命。

(二)再難也要教華語

從小在華文學校接受教育的林老師,1 9 6 2年畢業後就投入教職,為的也是讓更多的人懂得華語,進而了解華人社會、文化。1966年印尼禁華語的時候,林老師被迫辭去最熱愛的教職,改做家庭主婦,可是,個性固執的她仍然不放棄一絲希望,還是斷斷續續教華語。回憶起那段時光, 她說: 「因為政府禁止,那時候我們只能偷偷摸摸教華語,有時候去學生家裡教,有時候在自己家裡教,但都不能張揚,不能被發現。」

那個時候, 像林老師這樣每天偷偷摸摸、戰戰兢兢的華語老師比比皆是。她們有個共同的想法── 無論環境多險惡、情況多不允許,華語教育是不容放棄的,再難也要教華語。

(三)起步晚所以要更努力

印尼的華語教育,經過了三十四年的封閉,所以需要花更多的心力,才能和世界接軌。每個禮拜,林老師都固定參加楠榜的師資研習,與其他華語老師互相切磋、學習,並不定期地參加海內外的師資培訓、研習,藉以增長見聞、吸取新知。林老師不好意思地表示:「我覺得我們的華語水平太低了,起步又太晚,所以一定要很努力,才能教好下一代。」

(四)熱心代課不怕累

有的時候,教學也會碰到挫折、不愉快,但個性開朗的林老師總能樂觀地去面對,用歡笑代替淚水,以愉快趕走悲傷。熱心的她還常常幫同事代課,因為教華語,她永遠也不嫌累,她說:「看到孩子用華語打招呼,我就高興,所有的努力,也都值得了。」華語是溝通的橋樑,也是最好的安慰劑,學生的成果就是林老師最大的報酬。

(五)大家說華語

一星期兩堂華語課還不夠,她鼓勵學生參加課後的補習,免費再替他們上兩堂課,雖然學生總是抱怨華語很難,不要學、不想學,林老師還是耐心地教導他們,告訴他們華語不難,並且利用說故事、看電影、唱歌等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林老師表示:「我自已也在不斷地學習,每天練習寫一些字,才不會忘記,也不覺得難了。」在華語教學上, 她展現出了無比的熱情, 對她來說,教華語就是生命的全部。她有一個夢想是要讓全印尼的人都能懂華語,她笑了笑說:「不只是華人子弟,如果連印尼人也學華語、說華語, 那就太好了!」(陳宛儂採訪)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中印尼文化經濟協會 網址:http://sicea.ezsino.org/
會址: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7號7樓702室 電話:02-2382-6753 ; E-mail:shunli120073@yahoo.com.tw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