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文化經濟協會-期刊文獻-中印尼文經協會年刊-2006年刊-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2006年刊
分享到:
華語實習的腳蹤 ――身歷其境看印尼的華教 2
作者:宋如瑜

華語實習的腳蹤--身歷其境看印尼的華教

宋如瑜/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一)配合當地教師

印尼禁華文三十年, 沒有語言環境, 是印尼華文教育先天不足之處。華文教師的薪資不高, 少有專職機會, 為了生活, 教師必須在幾個學校之間奔波, 投入教學周邊工作時間明顯不足, 這讓印尼的華文教育後天失調。教師第二語言教學的訓練不足,教學時就只能以翻譯、講授方式來進行, 過程中, 為了溝通順暢, 不論是否有必要, 都大量使用學生的母語來翻譯, 而忽略了課堂中的華語互動。 由於教師的心力有限, 又少有創新的語言活動, 也不常藉助教具, 只是日復一日進行著以習寫漢字為主的華文教學。因此, 印尼華文教學的成效遠遠落後於英語教學。

實習教師面對此種與以往認知相違, 但卻在印尼行之有年的教學情況, 考慮該以何種方式教學, 內心必有一番掙扎。當地教師一方面樂意接納實習教師為他們分擔工作, 一方面也心存疑慮, 擔心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外來者會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偏差。甚至有老師, 不管實習教師是否已進入情況, 就在實習教師第一次觀摩的時候, 索性把半堂課甚至全部的課都讓給實習教師來教。處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地, 這些實習教師不能拒絕, 做了過河卒子, 只得拼命向前。 類似這樣突如其來的事件, 不只一端, 然而從印尼學生的進步, 以及離別時當地師生對實習老師的依依不捨,證明這次的實習已圓滿完成。

(二)瞭解學習者

無論在印尼的哪一級學校華語教, 教師都會面臨學生程度懸殊的問題, 這跟家庭背景、父母的期待都有關係。如前所述印尼長時間禁華文,但是地下的華文補習卻從未停止過。 注重教育的父母, 即使自己不會說華語, 也會積極找家教或是送孩子去補習班上華文課, 且多從幼稚園、小學階段便已開始。上補過補習班的、家裡有中文環境的學生, 在課堂上表現出色, 能跟教師自由應對; 沒補習的學生就則成了教室的旁觀者。任課的教師既要輸入新知, 又得兼顧程度差的學生, 在安排進度上很難兩全, 久而久之, 無可避免地教師就會把心力集中在程度好的學生身上。那些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的教室旁觀者, 除了學習動機、語言自信日漸下降之外, 在課堂上也容易產生異常行為,如: 心不在焉、竊竊私語、不寫作業。年紀小的有時還會因為學習挫折而當場大哭、沒得到獎品而遷怒、不會寫作業而不上課等等。凡此種種,其根源是學校未能依學生的華語程度分班教學, 使得老師無法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 無論教師花下多少心力, 程度高的學生依然會感到乏味,而程度低的也就難以理解上課內容。 
想順利駕馭這樣的課堂, 不要說是實習教師就是對有經驗的教師來說也不容易。

(三)適應設備不足

在實習過程中, 實習老師教學的最大障礙是語言不通, 為了讓課堂活動順利進行, 有時必需透果當地教師來翻譯, 這不僅浪費了上課時間, 也讓課程的銜接產生了空檔, 還容易衍生兩個教師的配合問題。

在硬體方面, 印尼中小學的設施普遍不佳, 與台灣的教學環境仍有距離。由於教室小, 學生多, 大家多半只能坐在座位上聽課, 不能自由活動。即便教育心理學很清楚地告訴我們: 學習時兒童有喜新好奇的特性,喜歡經由感官、動態活動來學習, 為了以維持其注意力, 教學中需要穿插不同的活動。然而, 受限於空間, 實習教師就必須調整或是重新設計語言活動。

此外, 教室裡的設備十分簡單,只有白板, 沒有單槍、投影機可用。 實習老師若要製作補充材料、教具,就必須從已經操作熟練的多媒體工具轉換到最原始的白紙與畫筆、剪刀與糨糊。就是連影印教學資料、考卷也得事先規劃, 不像在台灣可以隨印隨拿, 因此, 實習教師必須養成事先安排好周邊工作的習慣, 並重新思考哪些資料必須印, 而哪些時候必須節約資源。

(四)編寫補充教材

目前印尼各級學校在使用教材上,呈現了以下的問題:1 . 教材缺乏系統與連貫。教材多以單冊方式編寫, 當學生學完一本教材需要換教材時, 就會碰到詞彙、語法重疊或是無法銜接的問題。2 . 缺少初中以上到成人的教材。3 . 內容的難易不符合印尼當地學習者的需要, 例如: 新加坡編的教材偏難。而印尼當地編的教材, 內容又過於鬆散, 詞彙、語法缺乏系統。4 . 印尼目前並行注音符號、漢語拼音兩種拼音系統, 使用何種系統常因教師、課本而易, 很多學生學了兩種, 但是沒有一種能夠正確使用。甚至有的教師用的是注音符號的課本, 但在課堂上使用的卻是漢語拼音, 這對學生來說, 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面對不理想甚至錯誤百出的華語教材, 實習教師在印尼, 依照學習者的年齡、需要編寫了補充教材, 並以兒歌帶動唱配合遊戲, 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五)面對教學的偏差

崇尚漢字書寫是印尼華文教育的特殊現象。在一般印尼華文教師的課堂中, 幾乎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讓學生抄黑板、寫字, 這對於幼稚園、小學的學生來說, 就像是練一種不能立即應用的神秘功夫。由於孩子注意力、持續力有限, 許多學生到了放學仍無法完成抄寫, 此時家長就會進入教室, 幫孩子抄寫或是陪學生繼續完成作業,形成一種特殊的景象。

這種教學偏差的成因可能有幾個: 第一、當地教師忽略了在印尼印禁華文三十年後, 華文已成為學習者的第二語言而非第一語言, 第二語言應該聽說先於讀寫。雖然漢字讀寫很難, 但是對初學者仍不是重點。第二, 不給孩子回家作業, 是印尼小學的常態。教師怕家長抗議, 因此不讓學生把作業帶回家寫, 只能在課堂上進行。第三, 印尼老師多是來自閩、粵的華人後裔, 其口語表達在日常溝通上也許不成問題, 但是仍有口音,教師大多清楚自己的問題, 因此在課堂上不多做口語練習, 也很少糾正學生的發音。基於以上的理由, 再加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字, 教師的教學負擔也相對減輕,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崇尚書寫的教學形式。

崇尚書寫不是印尼一地的華文教學偏差, 這是各地華校多年以來的教學常態, 卻也是多數華裔孩子厭惡學中文的主因。實習教師為調整此種情況, 就把教學的主力放在口語練習上, 以基本的定調練習讓學習者熟悉聲調, 並訓練學生做簡單的溝通互動, 提高說話的自信, 在實習老師要離開的時候, 即使是初級的學生, 也能跟老師打招呼、問好了。

結語:華語教學新領域

印尼孩子問: 「林老師, 我們的小老師什麼時候回來啊!」

林老師: 「你們好好學中文, 長大了就可以到台灣去讀書跟小老師見面了!」

教學單位送學生到海外實習, 大不同於政府送專職教師到海外從事華文教學。教學單位的思考是: 實習是師資教育的一部份, 要經由各種訓練, 模塑出符合大學教育宗旨、設系目標的未來教師。立基於全人教育的中原大學應華系, 之所以關注第三世界的華教發展, 是因為我們清楚全人教育是身、心、靈的教育, 工作的價值未必等於薪資, 年輕人應該在一個需要他的地方投注心力, 而不是一窩風地湧入生活條件優厚的歐、美。印尼迫切地需要專業的華語老師、師資培訓人員, 如果教育算是一種產業,它絕對是長期投資而非短期操作, 而我們已開始了深耕的工作。

這次的印尼實習對十位應華系同學是刻骨銘心的經歷, 對培訓機構的教師而言何嘗不是。我們一面旁觀學生的實習點滴, 也一面反省系上所設計的四年師資教育內容。從實習老師帶回來的經驗、各方面的回饋,讓我們瞭解全球對華語教育的期待已大過了我們的預想。為了更符合第三世界華語教學的需要, 未來中原應華系考慮在將成立的研究所、大學部高年級, 針對有實習經驗的同學開設「華語師資培訓」課程, 讓他們學成之後, 有能力到世界各地去深耕、播種, 並在不同的地區訓練出專業的華語教師。

校園一景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中印尼文化經濟協會 網址:http://sicea.ezsino.org/
會址: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7號7樓702室 電話:02-2382-6753 ; E-mail:shunli120073@yahoo.com.tw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